全国服务热线:18302101762
公告:
专业从事医学科教设备研发、生产和销售(本站所有产品为教学使用)。
科普知识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
人体经络穴位添加时间:2021-11-03
12经脉和任、督2脉合称14经,是针灸、刮痧选穴配区的主要依据。
十四经络是由古人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分类并分别命名的。虽然现代西医科学无法确定其科学性,但是在现代医学确定其科学性之前,为了方便深入研究,并且在治疗上取穴,所以就必须先使用古人所取的名称。但是依照宋代的铜人腧穴图经分部取穴命名,可能比较难于记忆,暂时不采用。常用的命名法是[1] 的十四经命名法。
12经脉对称地分布在人体左右,每侧都有12条,所以全身实际是24条经脉。
12经脉分为阴阳两大类,阴经有6、阳经也有6。通过手的经脉叫手经,通过足的经脉叫足经。每经都有
固定的联属内脏。这样经脉的名称就综合了手足、阴阳、脏腑的内容而确立下来,如“手太阴肺经”,即足
通过手、联属肺的阴经。
12经络,其中分布于胸腹、上肢手掌一面、下肢内侧一面的叫阴经;分布于背部、头面部、上肢背面、下肢外侧一面的叫阳经。
位于胸腹中央线的叫任脉;位于背部中央线的叫督脉
在手臂上有三条阳经,统称手三阳经,都是从手走向头部;在腿上有三条阳经,统称足三阳经,都是从头部走向脚。
在手臂上有三条阴经,统称手三阴经,都是从胸部走向手;在腿上有三条阴经,统称足三阴经,都是从脚走向胸部。
任脉由会阴部起,由腹部上行,直到下唇。
督脉由尾闾部起,由脊背上行,直到上唇。
手三阴经,为手太阴肺经(11穴);手少阴心经(9穴);手厥阴心包络经(9穴)。分别简称为肺经、心经、心包经
足三阴经,为足太阴脾经(21穴);足少阴肾经(27穴);足厥阴肝经(14穴)。分别简称为脾经、肾经、肝经
手三阳经,为手太阳小肠经(19穴);手少阳三焦经(23穴);手阳明大肠经(20穴)。分别简称为小肠经、三焦经、大肠经。
足三阳经,为足太阳膀胱经(67穴);足少阳胆经(44穴);足阳明胃经(45穴)。分别简称为膀胱经、胆经、胃经。
任脉共24穴,督脉共28穴。
(1)督脉 督脉起于胞中,下出会阴,行于人体后正中线。头正中线,经头顶、额部、鼻及上唇,终于
上唇系带处。有总统率全身阳经的功能。多次和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,可以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,所以
也叫“阳脉之海”。它的分支入脑、属肾,主干行于脊 里,因此和脑、髓、肾的功能关系密切(见本书附
图5、6)。
(2)任脉 任脉起于胞中,下出会阴,行于人体前正中线,上行至下颌部,环绕口唇,沿面颊分行至眼
眶下。有总任全身阴经的功能,多次和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,可以调节全身阴经经气,所以也叫“阴脉
之海”,而且和女子妊娠有关,因此又有“任主胞胎”的说法(见本书附图5、6)。